> 要闻 >

东方时评丨和谐的邻里关系为抗疫增添力量

时间:2022-04-16 11:36:23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5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8%的受访者表示在防疫过程中更重视邻里关系了,53.5%的受访者觉得疫情防控过程中与邻居关系更近了。(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遇有急难时,远道亲戚不如邻居能够及时给予帮助、相互照顾,也指邻里间相处较远亲更为频繁,从而产生一种更甚于远亲的感情。

曾几何时,邻里关系确实比亲戚还亲:一群小孩儿在胡同里跑着玩,邻居谁家饭做好了,就去谁家吃饭;家长不在家,孩子也会托付给邻居;夫妻吵架了,经常有邻居主动过来劝架、调解;有人生病了,邻居会边打电话叫救护车,边七手八脚地把病人往外面抬……

不可否认,生活当中大多数邻里之间相处是融洽的。但是,“远亲不如近邻”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楼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城市病”。同住一楼,同居一巷,一年到头,不相往来。“上下楼的人在一栋楼中住了快5年,面都没见过,更别提来个微笑、说句‘你好’了。”“小区很大,环境也好,住户很多,但几乎一个邻居也不认识。”这些对邻里关系的抱怨都不陌生。更有甚者,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隔阂日深,最终反目成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钢筋水泥的“小隔间”,很大程度阻断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但疫情之下,身边“陌生邻居”悄然发生着变化,大家忽然间变得熟悉了,亲切了,也更加团结互助了。

“我家有消毒液,各位邻居有需要吗?”“我把温度计放在小区共享小屋里面,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去借用……”疫情期间,不少小区居民纷纷将家里的物品共享出来。

“谁说上海人太精明,我们小区的邻居这次自掏腰包买100份蔬菜送老人。”这是一位生活上海的外地网友,在他的朋友圈发的信息。

在一些小区中,邻居从陌生的“老邻居”迅速变成了熟悉的“新朋友”,虽然不少人不一定知道对方的全名,但“老王”“小李”……一句句称呼之中,大家已不再陌生。

数据显示,在防疫过程中75.8%的受访者更加重视邻里关系了。58.0%的受访者表示在防疫过程中与邻居相互帮助的经历多,其中15.0%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以前交流不多的邻居,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彼此熟络起来,有微信群中的相互打气、信息传达,也有疫情防控中的守望相助。

隔离的是疫情,隔离不了邻里互助守望的温情。特殊时期,邻里间的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句问候、一个帮助,总能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无比的温暖。

“远亲不如近邻”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谁家不会遇到困难?当困难来临时,能及时伸出援手的,往往就是邻居。据一项社区安全的统计数据,75%的灾难救助是由邻居实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邻居好,赛金宝”等,这些祖辈相传的格言和谚语,恰恰反映了邻里之情的无比可贵。邻里之间,遇到大事小情,你来我往,彼此伸把手,帮个忙,既是帮他人,其实也是帮自己。没有血缘,却有深情,邻居之间互帮互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对于谁来说都是一种福气。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邻里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共同心愿。希望我们的邻里关系能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友善。

标签: 邻里关系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