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丨荒漠崛起“风光”产业链!阿拉善盟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_今日观点

时间:2025-11-06 16:30:21       来源:阿拉善融媒微信公众号

“十四五”期间,阿拉善盟以政策为支撑、项目为抓手,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弱及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一个个“绿电引擎”在大漠戈壁拔地而起,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注入“阿拉善力量”。


(资料图)

在阿拉善盟人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装备制造车间,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制产品,确保产品保质保量交付。这些风电装备将从生产基地批量发往西北各地风场。

阿拉善盟人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黄隆剑说:“现在生产线上正在制作的是直径5.2米、长度30米的单节塔筒,这个塔筒整体高度是130米,最重的单节重量是130吨。这批订单是阿电入乌风电项目定制的风电塔筒。”

该公司作为一家在新能源装备领域迅速崛起的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风电塔筒、风机零部件、光热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及绿电电站建设,一期总投资1亿元的风力发电塔筒制造项目于2024年正式投运,具备年产20万吨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凭借最大直径8.5米分片塔筒的生产技术,稳居西北地区风电塔筒加工规模之首,产品辐射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新能源富集区域。

阿拉善盟人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主管高云告诉记者:“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其中一期工程即可满足阿拉善地区每年5GW的风电塔筒需求,为区域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

一个个项目的建设,串联起了阿拉善盟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十四五”期间,阿拉善盟以集聚促协同、以协同强链条,先后引进运达、人和、荣电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逐步构建起“风、光、储、氢”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

阿拉善盟工信局投资科科长张珂说:“目前,阿拉善已形成500台风电主机、20万吨风电塔筒和400套混凝土塔筒生产能力,同步推动储能、氢能装备制造协同发展。”

产业链的完善,带来了亮眼的发展成效。阿拉善盟利用当地风光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风电整机、光伏组件、电池储能等重点领域,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阿拉善盟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7亿元,培育引进7家装备制造企业,同时吸引吉利、华电、君正等新能源龙头企业落地,加快建设“风光储+氢”等绿色示范项目。2025年上半年,全盟新能源装备产值同比增长210%,带动就业岗位超3000个,真正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跨越。

阿拉善盟工信局副局长吴敏表示,预计到“十五五”末,阿拉善盟将在风电塔筒、风电叶片、光伏支架、测风激光雷达、齿轮箱等多个关键产品领域形成规模化产能,力争2030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从茫茫戈壁到“风光”热土,阿拉善通过构建“新能源+生态治理+产业升级”模式,让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更多企业落地、产业链条持续延伸,阿拉善正朝着产值百亿的目标加速奔跑,为内蒙古建设“两个基地”贡献更多“光”与“热”。(徐晓玲 武超 那日苏)

[责任编辑:张圆]

标签: 股票频道 24小时直播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