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 >

爱得科技IPO:销售、经销商、监管谈话、代持、资金流水核查……一团迷雾,信多少?疑多少? 看热讯

时间:2025-11-18 15:04:49       来源:资本江湖论


(资料图)

本周北交所上会企业,爱得科技,24年6月申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上会,在近期上会企业中属实算不上顺利    这家公司曾在22年9月申报创业板,次年三月即终止,这个时间也挺有意思的,从北交所的信披材料看起来,一堆关联方的清理集中在2022年,想来是这波儿申报创业板时集中处理的  在报告期最后一期还在清理关联方,当时报创业板也是,真敢报…图片  一、概览    骨科耗材为主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与销售,看起来包含骨科医用耗材和创面修复产品    收入产品细节很多,不贴完了,大部分都是制造类产品收入,极少部分是代理类,骨科类占比最高,报告期内创面修复类占比均未超过20%,整体收入规模不大    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报告期内80%+的收入均来自于经销模式,而经销模式以买断式经销为主,少量委托代销    整体收入在小亿水平,报告期内均未超过3亿元,毛利率较高,除报告期有60%+,最新报告期都在58%上下波动,同样的净利率在25%上下波动  公司概貌大致如上,来看几个笔者关心的角度  二、销售    在浏览爱得科技招股说明书时,倒是被这句更新highlight的话吸引了,很少见这种在招股说明书风险提示中,强调非实控人的管理层的重要性    而这位李逸飞先生,在公司三板挂牌期间就收到了江苏监管局的监管谈话    原因是与这位李总的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未及时的履行审批程序并进行信息披露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监管函出具的时间在公司北交所IPO受理时间前,不久,怎么发现的?不会是基于辅导验收前后的材料看到的吧?图片以及,这个监管谈话,不带上公司财务负责人或董秘么……图片  而且,这个“时间”也很奇怪,监管谈话的原因是2015-2017年上半年的关联交易……emmmm,感到奇怪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从交易软件看出,爱得科技新三板的挂牌时间也才2024年开始,为啥会追着几年前的关联交易监管谈话  ——这个问题理解了    从第一次申报创业板可以看出,2015挂牌新三板,2017年摘牌,那就只能是这段时间,而第交易软件看到的2024年,是为了申报北交所的第二次挂牌  第二是,苏天鸿就不说了,和广州纵途的关联交易2022年都还有,合理怀疑是持续到2022年的,为啥监管谈话又不谈及2017-2022年的情况?因为当时申报前的董事会对报告期内的关联交易进行了追溯确认?但时间也涵盖不完呐……  ——这个也理解了,摘牌后不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就不属于法规所规定的监管对象  第三点是    成都弘汇康也是这位李总持股的公司,这里点明了“第三方代持”,又是怎么发现的,又是为什么没有被“监管谈话”中提及?  ——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哈哈哈哈  以及  公司知情吗?    从广州纵途的历史股东信息和工商变更来看,明面儿上都与这位李总毫无关联,只是不知道这两位是什么关系,从反馈回复看来,广州纵途注销之后,是爱得科技的广州子公司承接相关销售任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纵途下面还有一个分销商,梅州亚太,与“黄美华”的近亲属有关,这位黄美华是谁?——披露材料均未提及,但爱得科技的实控人叫做“黄美玉”,确定广州纵途背后没有更深的关联渊源吗?  挺有意思的  以及,如何查出关联关系的  工商上看不到,那几乎只能是IPO的核查尺度才能查出来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企业+经销模式,销售模式+收入确认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中之重——当然,这也是审核关心的,关于经销收入真实性,收入确认合规性及内控有效性,从一轮问到了二轮  ——重要股东、总经理在一堆渠道经销商中有代持股份,可不是一般程度上的,值得被关注图片  三、经销商代持    根据爱得科技的信息披露来看,经销商的股份代持,似乎是个“普遍问题”,除了前述与爱得科技高管相关联的经销商,诸如上海联益信等其他经销商,也存在股东与实控人不一致的情况,并且从回复的表述来看,似乎是普遍现象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能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完整度?其他几百家经销商中,是否还存在潜在的未被发觉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从核查手段和依据看起来,似乎只有,关联方比对和承诺函?这个结论就看各位信不信喽图片  以及    从反馈回复来看,经销模式下,公司部分销售人员与经销商相关人员建立了相对紧密的个人联系并形成资金往来    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在职的销售人员,都未获取到比较完整的资金流水……  挺有意思,这个项目图片  值得好好研究,感受下IPO审核对于经销类业务的“尺度”

标签: IPO 创业板 创业板 新三板 利率 上市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