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世界播资讯】关注商业航天:业务需求增加 商业卫星发射提速

时间:2022-08-18 08:46:34       来源:央视新闻

据统计,2021年,我国共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而今年,这一数量将超过50颗。随着商业卫星需求日益增多,我国的商业卫星生产、发射也在不断提速。

在吉林长春的这家卫星企业的研制厂房里,最新一批的高分辨率观测卫星正在进行总装。这批高分辨率观测卫星,是“吉林一号”商业卫星遥感星座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目前,已有54颗“吉林一号”卫星在太空运行。由于订单数量不断增多,这家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继续完成剩余27颗卫星的发射任务。


(资料图片)

长光卫星副总经理贾宏光:订单主要来源于我国的各地大学、企业还有地方政府,其中自然资源监测领域需求最大。现在想定制卫星的单位越来越多,想通过深度合作组建卫星应用平台的单位也越来越多。后续还有60颗卫星定制订单正在落实。

吉林一号星座建设不断提速,发射量从2015年的一年发射几颗,到2019年的一年十几颗,再到今年,已达到一年三四十颗。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我国在轨商业遥感卫星数量达到120余颗,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已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空间科学等各个方面。吉林一号、北京二号、高景一号等一批商业卫星星座建设正在不断加速。我国商业航天已形成从研制到发射、运营、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

长光卫星副总经理贾宏光:现在中国有超过300家企业应用“吉林一号”星座的数据,给农业、环保、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管理等十几个领域提供数据服务。到2023年年底星座总数量将达到140颗,“十四五”末会超过300颗。

产业链加速完善 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在卫星制造领域,商业航天企业低成本、批量化生产的优势正进一步凸显。卫星研制成本下降,产能提升,上下游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2015年,我国发射的“吉林一号”A星,重量达到420公斤,这是“吉林一号”的第一代卫星。对于一颗商业卫星来说,要发射这么重的卫星,成本是十分巨大的。经过科研人员几年不断总结,到2019年,第三代“吉林一号”卫星的重量已经降至40公斤,单颗卫星成本随之降到第一代卫星的十分之一。

长光卫星副总经理贾宏光: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第四代技术的研发,在保证使用性能指标不降低的情况下,卫星的重量和造价相较于第三代卫星降低一半,发射成本降为原来的三分之二,于国际同类卫星相比性价比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非常有利于星座建设快速推进。

技术创新使得卫星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强,性价比迅速提升,卫星的产能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带动下,一批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以及遥感信息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完善。

长光卫星副总经理贾宏光:随着卫星设计研发总体能力的提升,也驱动供货商的技术持续创新适应我们的产品需求。商业卫星的发展和产业链的构建密切相关,卫星制造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包括后续的数据开发能力,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达600多家,形成了从卫星生产发射、运营管理到后期的数据分发、信息应用的全套产业体系。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潘爱华:我觉得未来一个健康的产业,肯定是有一个国家队,然后会有一批充满活力的民营航天企业来构成一个良好的航天产业的这样一个体系,各自发挥不同的优势,这样才能把我们产业做得更加健康,更加高质量。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 王梓 卢正桥

标签: 商业卫星 航天产业 业务需求 卫星发射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