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向着大洋深处进军

时间:2023-05-30 09:02: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线讲述】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那时我国海洋勘探开发刚刚起步,长沙矿山研究院着手组建海洋采矿研究室。带着对海洋的无限向往,我第一个报了名。1992年,我受邀去日本开展海洋技术合作研究。趁着这个机会,我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一年后,我交出的成果让日方非常吃惊,他们开出比国内高近百倍的工资挽留我。我没有动心,毅然回国。

1998年,我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整整一周的海上颠簸,让我吐得昏天黑地。但比晕船还难受的是,我发现船上几乎所有的钻探装备都不是国产的。更让人痛心的是,从国外高价租来的深海钻机,在海上干了几个月,一个样品也没取到。受此触动,我发誓: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深海钻机。

一切从零起步。我带领团队开始一项项技术攻关,并自学了许多以前从未涉足的学科。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此后,针对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海底工程地质勘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保压取芯钻探等系列“卡脖子”问题,我们相继研发了海底中深孔钻机、“海牛Ⅰ号”海底多用途钻机系统、“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等。从0.7米到20米、60米,一直到231米,我们一次次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将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如今,我们在太平洋、印度洋洋底,在我国南海、东海等海域下钻了2000多个“中国孔”,探明矿藏储量、品位和埋藏形态,勾勒出一幅幅深海“藏宝图”。

目前,“海牛Ⅲ号”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已正式启动,不久的将来,“海牛”家族还会有更多成员。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海底进军,我们誓言要做就做最好。

项目团队:

记者 张胜、龙军、禹爱华、王建宏、张文攀、任爽、李宏、张国圣、李慧、王斯敏

通讯员 杨云杰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