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以“乡村振兴、产业强省”为主题,2021湖北农业博览会(下简称农博会)在汉闭幕。超过6万平方米的展馆内,1600多家不同类型、规模企业参展,一大批湖北名优特农产品集体亮相,3天展期共吸引观众9.7万人次。在科创产业链展区,军毅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成为“展会网红”,这种可以在6-12个月内自行降解的环保地膜,被众多参展观众、院校科研工作者、农作物种植大户们围观。
自主创新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生物降解率95.6%
生物降解塑料这一概念和技术产品最早来源于欧美。早在九零年代起,部分欧美国家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并颁布了“限塑令”,当时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成分中的淀粉占比较高,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无法获得较大提升。
为了解决我国的塑料污染问题,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其中军毅招募国内外顶尖材料学专家研究全生物降解技术和产品,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全生物降解的农用地膜、购物袋、垃圾袋、一次性杯碗、吸管、快递袋等数十种全降解塑料制品,其生产技术和制备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据悉,淀粉基、PLA和PBAT是三大主流可降解材料,其中,淀粉基占全球可降解塑料品类产能的42%,PLA占 24%,PBAT占17%。军毅公司通过研发创新,掌握了以乳酸为原料,采用有机胍催化剂生产全降解环保新材料丙交酯及聚乳酸(PLA)的关键技术与工艺,其生物降解率高达95.6%。
助农业绿色发展 惠农民增产增收
赵先生从2003年起,一直在武汉市蔡甸区从事西瓜种植产业,承包了约300亩瓜田,平均每亩产瓜约8000斤,刨去各项种植成本后,盈利还算乐观。可让赵先生苦恼的却是每年用完后废弃的塑料地膜的处理问题。据赵先生介绍:种植西瓜在育苗期必须要用到农用地膜,主要作用是给土壤保湿保温,抑制杂草和保持土壤营养成分,地膜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但用完后的塑料地膜往往千疮百孔,无法二次利用,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去收集处置,很多农户图省事干脆扔在地里放任不管,由此引发土壤污染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图: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在瓜田的应用)
为了解决塑料地膜污染瓜田的问题,赵先生从购置了一批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在使用一年后,赵先生经过计算对比,瓜田总产量增加了20%,从原来的亩产8000斤到现在约9600斤,农药成本降低了5万余元,化肥节省了7万余元,由于该地膜是自行降解不需要人工收集,人工费因此也节省了3万余元,总的算下来,额外增产48万斤,毛利润增长72.6万余元。
博览会期间,,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带队来到军毅公司展台前考察,并表示,当前我国白色塑料污染较为严重,农业领域主要体现在塑料地膜和大棚薄膜对土壤的污染上,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及各类降解膜袋都非常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