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披上减阻提速的“战袍”

时间:2022-02-21 16:26:05       来源:中国科学报

■见习记者 荆淮侨

2月12日晚,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赛场上,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32秒的成绩破奥运纪录夺金。在这块金牌背后,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郑伟涛团队的“数值仿真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在平昌冬奥会上的表现,高亭宇此次成绩提升了0.33秒。这“一眨眼”的差距,除了运动员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往往也离不开服装和装备的助力。郑伟涛介绍,高亭宇身着的比赛服,正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的成果与具体应用。

作为科技冬奥服装专项的主要参与单位,武汉体育学院联合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等相关单位和企业,以速度滑冰、高山滑雪、雪车、跳台滑雪等竞速类项目服装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运动员生理特征和北京冬奥场地环境构成,构建了“人体—服装—环境”复杂多自由度体系各类项目不同姿态下空气动力学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揭示竞速类比赛空气阻力来源、分布与占比,提出适应中国运动员特征的冬季运动项目服装综合减阻设计,定制符合中国运动员体形和技战术特点的“最佳运动姿态”比赛服。

“竞速类项目追求的就是一个‘快’字,这就意味着要尽可能减小空气阻力。”自2019年起,郑伟涛团队的20余名师生参与研究,对速度滑冰运动员高亭宇等进行了典型运动姿态实体扫描,采用逆向工程对于不同姿态、不同速度下竞速类项目运动员展开建模。面对数以千万计的网格模型,团队每次都要进行上百个小时的数值计算,精准确定空气阻力来源与占比,聚焦阻力集中部位,通过多次计算优化减阻方案,并开展风洞试验。

据悉,这一系列研究为竞速类服装减阻结构、面料、版型等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最终实现减阻率5%~10%的效果。

标签: 多自由度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