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亿利生态将漫天黄沙变为“绿色银行”建立靓丽的风景线

时间:2022-03-10 14:50:15       来源:中华网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曾是京津冀的主要风沙源,也是黄河几字湾的主要流沙源,沙尘肆虐,严重威胁着黄河生态安全。亿利生态经过30余年的治沙历程,艰辛和挫折不断,与十几万当地居民饱受风沙贫困之苦,才换来了如今的沙峰绿谷交相辉映。

30年前,库布其沙漠腹部地区寸草不生、荒无人烟,风蚀沙埋十分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改变困境,在杭锦旗党委、政府倾力支持下,亿利集团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治沙绿化,发展沙漠生态光伏、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等沙漠生态产业,带动沙区农牧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扶贫”“生态与生意”互促共赢的新路子。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因此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也荣获“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

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主要做法与成效

1.林草治沙。开发本土化耐寒旱、耐盐碱种质资源,建立了“乔、灌、草(甘草)”相结合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挖掘沙漠植物经济价值,适度开发甘草、苁蓉、有机果蔬等种植加工业,建立育苗基地、药材基地、加工基地,形成种植、加工、市场和工贸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成120多万亩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医药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库布其现代农业园

库布其生态光伏产业

2.工业治沙。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就地取材沙漠中的沙子,研发国际上技术领先的石油压裂支撑剂等产品。利用生物、生态技术,将工业废渣和农作物秸秆腐熟等发展为土壤改良剂、复混肥、有机肥料等。利用沙漠日照的光热资源,创新“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殖”的立体经济模式,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光伏电池板遮风遮阴,促进植物的生长,为散养的羊和鸡提供庇护,禽畜的粪便提供了有机肥料,改良了土壤,使土地得到了修复。

3.旅游治沙。为农牧民建设新村,集中居住、集约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依托大漠自然风光和沙漠绿洲,发展沙漠越野、沙漠探险、会议会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沙漠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周边1303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

4.农牧民市场化参与。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沙漠及周边地区的农牧民以“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的“七种新身份”,成为库布其沙漠绿化事业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沙漠治理中,当地农牧民主动参与企业沙漠治理和改造,先后组建232个治沙民工联队,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

库布其沙漠旅游

贫困户参与光伏产业

现代化的“牧民新村”

5.持续创新治沙科技。在长期的生态建设实践中,不断通过技术借鉴、总结、改良、创新、推广等有效途径推动生态建设技术创新。一是探索创新了迎风坡造林、微创植树、甘草平移栽种、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光伏提水灌溉、原位土壤修复、大数据和无人机治沙等100多项沙漠生态技术成果。二是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提出“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块治理、科技支撑、产业拉动”的治沙方略和“路、电、水、讯、网、绿”组合治沙方针,封育、飞播、人工造林“三措并举”,最终形成沙漠绿洲和生态小气候环境,绿洲、降雨、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目前,库布其已经形成了以生态为底色,三产融合发展的沙漠绿色经济循环体系,实现了大漠荒沙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数据显示,30年的荒漠化治理使库布其沙漠近1/3面积植被得到恢复,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之前的26.54%提高至2018年的49.71%,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95%,生物种类增长10倍,年降雨量由治理前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

30年治沙实现“绿富同兴”

亿利生态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永远的价值追求,通过发展沙漠光伏、沙漠健康、沙漠旅游等产业,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发展了经济、创造了就业,同时也将防沙治沙经验推广到了库布其之外更广的地区,给更多的人以希望和生计。(永文)

转自:中华网

标签: 光伏产业 生态技术 生态建设 地球卫士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