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山东济宁:“无证明”办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时间:2022-12-17 18:56:00       来源:光明网

“真没想到,什么证件都不用带,不到半小时,新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就办好了,今天头一次体验‘无证明’办事,实在太赞了!”前不久,在济宁高新区从事茶叶销售的李女士来到政务大厅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等事宜,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全程通过“爱山东”APP操作,仅用10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手续办理。

李女士口中的“无证明”办事是济宁高新区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智慧高新专区,实现“线上办、一站办”的服务承诺,基于“爱山东”APP,区内企业一件事一次办再也无需多头跑,立足“无证明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吸引了一批企业和项目入驻高新区。

今年以来,济宁市高新区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发展,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人才汇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优质服务,逐步建成四大特色专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营商环境专区:工程审批“一码通”,创新孵化全程护航

济宁高新区坚持优化服务高效审批,全力护航重点项目快速落地。通过推出工程审批“一码通”系统,创新推出“3651”服务项目新模式,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需求,大幅提升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截至目前,“一码通”系统共归集立项、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28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和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等4个其他涉企事项、278个要素数据。企业全链条申报材料减少到97项,压减率26.61%。

聚集创新要素,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是关键。济宁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孵化链条建设,打造标杆孵化载体,多举措推进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济宁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济宁高新区企业入驻孵化载体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对企业入驻、退出孵化载体的条件及程序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孵化载体标准化服务体系。

人才专区:创新推出“人才码”,打造人才高地

卓越的创新动能,来源于强健的人才支撑。作为济宁高新数字化改革的创新举措,济宁高新区将“人才码”功能作为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打造集资讯速递、政策解读、服务应用等功能为一体的人才网上服务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层次人才服务,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领域和范围,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海内外合作院士12名、国家级重点人才23名,常驻外国专家300余人,孵育出济宁市3/4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拥有产业技能人才3.5万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寻梦高新。

科技专区:以政策创新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是日趋攀升;济宁高新区通过打造科技专区,推出三类科技政策主: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的普惠性政策、针对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的奖励性政策,以及针对创新龙头企业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实施的竞争性政策。据统计,今年1-8月份,全区共梳理政策800余项,派发任务清单15批次,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4.16亿元、国家和省级政策110项、项目17个。

除此以外,济宁高新区还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大力实施助企攀登,优选115家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企业和4个标志性制造业产业链“一对一”定点帮扶,大力推进科技专区建设,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智慧高新专区:数字化赋能,打造科技新城、品质高新

数字化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好政务服务“组合拳”,才能更好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济宁高新区以建设智慧高新专区为抓手,立足六个“再造”,不断探索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深化一网通办,推行一站式集成服务,提升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再造“跨域通办”生态圈,实现“一圈通办”。

目前,高新区共与省外21个省270个地区、省内16市165个单位开展了深入的跨域合作交流,实现互认互通异地通办。通过“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开发区)联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与上海、河北、江苏等5省及济南高新区等30家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书,实现了区域内政务服务互联互通;通过云上通办合作,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圳南山区、成都青白江区以及青岛西海岸、济南高新区等省内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建“云牵手联盟”,共同研发“跨域通办专窗平台”,创新推出“云见面”业务办理模式;通过“异地通办”联盟,与浙江、新疆等144个地区实现“跨域通办”、互联互通。

亮眼数据令人振奋,发展成果催人奋进。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达48296户,比十年前增加近3.5倍,万人拥有企业752户,是全市平均值的2.34倍;个体工商户23187户,比十年前数量翻了两番;民营企业数量24152户,比十年前增加6.9倍。(科文)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