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新消息

时间:2023-06-08 12:06:57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资料图)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为文物创建数字档案;运用数字修复、3D打印技术实现文物重生……“衣袂飘飘、裙裾飞扬”,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

不只是永乐宫。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

数字化技术,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不可再生文物时时刻刻承受着自然条件的考验。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手段实现数字化采集,可以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接触频次、降低文物保护风险;借助单体渲染、后期修复等数字加工方式,可以重现文物最初的色彩、样貌。岁月流逝,数字化技术却可以在中华文明基因库永久存档,还原文物风华、再现历史原貌。

数字化传播,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借助3D打印技术,原本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成为跨地域展览的“移动宝藏”。利用VR、AR等交互式、沉浸式展陈技术,观众可以“一键放大”,细致入微地赏析传统参观方式难以“触摸”的细节;还可以通过360度全景漫游,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体会“与文物同在”的历史场景。文化遗产与技术结伴、同创意碰撞,成为共享的“数字宝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放眼全国,科技的力量正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李忱阳

标签:

消息推送